原文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opus/668207833680969795

第1步 整体分析

目的:找出问题,明确精修方向

1、色彩明暗方面:是否存在偏色?是否过曝或过暗?深色产品是否有红蓝边?透明产品是否通透?

2、外形轮廓方面:形体是否端正?部件组合是否走向合理?局部有无变形或需优化?

3、纯净度方面:是否需要修瑕?有哪些杂物脏点?用什么工具修?

4、体积质感方面:光照过渡是否自然?边缘是否清晰?能否体现产品形状和产品材质?肌理颗粒是保留还是后做?

5、结构方面:产品是否有层次感?相邻部位有无粘滞?缝隙、边角是否清晰?

6、细节方面:贴字是用原图还是后贴?影响整体观感的标签、小结构、电线是否去除?产品有无明显缺陷要修补?客户有无提出色彩、局部变更?

第2步  修前纠偏

适用于偏色严重、红蓝边、透明产品、过曝或者曝光不足等等,修前调整可避免分层后单独调整的色彩明暗不一致。如果不存在以上严重问题,可跳过这一步,放在最后一次调整到位。

主要工具:Camra Raw

打开方式:滤镜,快捷键Ctrl+Shift+A

第3步 抠图分层,建立蒙区

建立分层蒙区,主要是便于后期的修瑕、铺光,化妆品因为结构简单,而每一结构的操作又很多,所以大多是要分层的;工业品因为结构复杂,一般只对主要的构件进行分层;珠宝首饰类由于结构太多太细,基本就不分层了,而是通过创建剪切蒙板或者建立选区来操作。

建立分层蒙区,首先要进行抠图,抠图的工具有十几种,用于产品精修的不多,我们主要使用钢笔工具,工作量虽然大一点,但更为精细,其它的,我会在精修小常识中介绍,大家作个了解,在做快图或其它需求时多些方法和选择。

抠图之前要对图片进行正形和轮廓优化。产品工艺本身的缺陷、装配不到位、拍照时摆放不正或者机位不正等原因,都会造成产品歪斜和局部变形,在修图前一定要把它调整到位,这一点非常重要,后期弥补相当费事的。

主要工具:变换、变形、液化、钢笔、图层蒙板等

第4步 产品修瑕

去除杂物脏点,修复划痕印字,有的是产品本身自带的瑕疵、有的是轻微的磨痕,或者是没有擦拭干净,肉眼看可能不会注意这些细节,但在镜头下这些问题就都被放大了,如果不处理掉就会影响产品的形象,就象人脸上的豆豆一样,我们处理照片时就要把它修掉。

主要工具:修复工具、仿制图章、内容识别、混合器画笔、涂沫、蒙尘与划痕、模糊画廊、磨皮、高斯模糊、渐变等。

这些工具在产品精修中基本都会用到,我先在具体的案例中带着讲,用到哪个讲哪个,后面再在精修小常识里进行归类汇总。

修瑕是产品精修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也是不出效果的工作,但我们无法逾越这一步,只能在工具选择上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在方法技巧上做到挥洒自如,如何做到,多练习!

第5步 优化体积

就是辅光,塑造产品的形体质感。三维物体通常有三面五调,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打光不到位,物体原本的体积感就会被弱化,产品形状就会失真或者不明显,圆的扁的难以分辩,这就需要我们对体积进行优化增强,让产品看起来更立体、更真实。

主要工具:填充选区、高斯模糊、画笔、渐变、描边、加深减淡、涂沫、双曲线、柔光灰、羽化、橡皮擦、蒙板属性、形状工具等

每个案例中会用到一个或者几个,因产品的形状、材质而不同,我也会在后面精修小常识中进行归纳汇总,集中演示

第6步 塑造结构

由于光源太弱或太散的原因,很多产品的图片看上去结构不清晰,边角过渡差强人意,我们要进行结构重塑,使得结构清晰不粘滞,过渡自然。塑造结构在修图中是画龙点睛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为图片品质带来明显的提升。这种占便宜的事我们要多用点心。

主要工具:负形选区、负形曲线、钢笔、描边、渐变、图层效果、样式等

特殊的结构线,如折痕、缝隙,我会在案例中重点的讲解。

第7步 还原色感

每件物品都有固有色,即它原本的色彩,但是被拍成影像作品后,由于受光照、拍摄设备以及环境色的影响,照片中的物体颜色与其原本的颜色会有比较大的差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色差。如果存在第1步中所说的几种情况,我们会进行先期调整。但修图之后,由于对光照、结构进行了优化,也会造成新的色差,这时,我们就需要对图片色彩明暗作进一步的还原。

主要工具:camra raw、调整工具、混合模式等

 

第8步 细节完善

添加贴字、投影倒影、增加颗粒、晕影,根据客户要求,改色、换部件

主要工具:变换、滤镜、图层效果、调整工具、渐变等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