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
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彩度、明度。
色相:色彩的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色彩的成分越多,色彩的色相越不鲜明。
彩度:色彩的彩度表示彩色相对与非彩色差别的程度。是描述色彩离开相同明度中性灰色的程度的色彩感觉属性,是主观心理量。一般是直接用色彩中纯色成分的主观观察量表示。如蒙塞尔系统中的2、4、6等。若彩度也用百分数表示时,其含义是"含彩量"或"含灰量"。
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反射光量的区别就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色相的对比: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色相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相差别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决定于色彩在色相环上的位置,色相距离在15度以内的色彩搭配属同一色系的不同倾向,称为同类色对比。由于其色相十分近似,色调容易和谐统一,具有单纯,柔和,高雅,文静,朴实和融洽的效果。但同类色相明度也接近,因此色相之间太具共性,缺乏个性差异,对比效果单调,注目性弱。在色革鞋帮结构中,帮面与鞋帮口条革的色彩对比,有时采用不同色革,由于面积和形体及材质的不同产生双色效果。而有的则采用同类色的弱对比,令人有微变又不刺目的感觉,获得既不保守又很含蓄的效果。
色调是指图像的相对明暗程度,在彩色图像上表现为颜色。色调是地物反射、辐射能量强弱在图像上的表现,地物的属性、几何形状、分布范围和组合规律都能通过色调差异反映在遥感图像上。
色调是指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频率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频率产生不同颜色的感觉,色调是颜色的重要特征,它决定了颜色本质的根本特征。
色调不是指颜色的性质,而是对一幅绘画作品的整体颜色的概括评价。色调是指一幅作品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在明度、纯度(饱和度)、色相这三个要素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我们就称之为某种色调。一幅绘画作品虽然用了多种颜色,但总体有一种倾向,是偏蓝或偏红,是偏暖或偏冷等等。这种颜色上的倾向就是一副绘画的色调。通常可以从色相、明度、冷暖、纯度四个方面来定义一幅作品的色调。
色调在冷暖方面分为暖色调与冷色调:
红色、橙色、黄色、棕色--为暖色,象征着:太阳、火焰、大地。绿色、蓝色、紫色--为冷色,象征着:森林、天空、大海。灰色、黑色、白色--为中间色。暖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越偏暖,冷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越偏冷。冷暖色调也只是相对而言,譬如说,红色系当中,大红与玫红在一起的时候,大红就是暖色,而玫红就被看作是冷色,又如,玫红与紫罗蓝同时出现时,玫红就是暖色。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地面貌。自然界中各个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
颜色测量术语,颜色的属性之一,借以用名称来区别红、黄、绿、蓝等各种颜色。
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色相
色彩三要素之一,即色彩相貌。
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色相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光谱组成以及有色物体表面反射的各波长辐射的比值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在测量颜色时,可用色相角H 及主波长λd(nm)表示。在聚合物中为根据色的XZY系列表示的主波长和补色主波长相对应的色感觉。一般高聚物本身在熔融态下与标准色系溶液比较,与其一致的颜色标准号称作色相数,由于高聚物种类很多,标准色系也很多。常用标准色系都是按国家标准规定方法配制。
饱和度 saturation
色彩的饱和度(saturation)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作纯度。在hue-saturation-value(HSV)色彩模型下,饱和度是色彩的3个属性之一,另外两个属性为色相(hue)和明度(value);在此模型下色相的取值范围为0°到360°,饱和度和明度取值范围为0到100%。在色彩学中,原色饱和度最高,随着饱和度降低,色彩变得暗淡直至成为无彩色,即失去色相的色彩。作为信息的载体,色彩不仅依附于设计形式,还作为一个主体来完成信息传达的过程。对于艺术设计来说,色彩的运用与设计是其重要的部分,在实际应用中,依据饱和度高低值将色彩分为低饱和度对比、中饱和度对比和高饱和度对比3个基本种类以及饱和度组合对比一个衍生种类。
明度 brightness
明度(brightness)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一般来说,光线越强,看上去越亮;光线越弱,看上去越暗。 [1]
明度也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色调相同的颜色,明暗可能不同。例如,绛红色和粉红色都含有红色,但前者显暗,后者显亮。
RGB明度计算公式:L=(2.2次)√[(R/255)^2.2+(1.5G/255)^2.2+(0.6B/255)^2.2]/(1+1.5^2.2+0.6^2.2)]。L取值范围为0~1。
对比度指的是一幅图像中明暗区域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间不同亮度层级的测量,差异范围越大代表对比越大,差异范围越小代表对比越小,好的对比率120:1就可容易地显示生动、丰富的色彩,当对比率高达300:1时,便可支持各阶的颜色。但对比率遭受和亮度相同的困境,现今尚无一套有效又公正的标准来衡量对比率,所以最好的辨识方式还是依靠使用者眼睛。
在暗室中,白色画面(最亮时)下的亮度除以黑色画面(最暗时)下的亮度。更精准地说,对比度就是把白色信号在100%和0%的饱和度相减,再除以用Lux(光照度,即勒克斯,每平方米的流明值)为计量单位下0%的白色值(0%的白色信号实际上就是黑色),所得到的数值。对比度是最白与最黑亮度单位的相除值。因此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对比度就越高。严格来讲我们指的对比度是屏幕上同一点最亮时(白色)与最暗时(黑色)的亮度的比值,不过通常产品的对比度指标是就整个屏幕而言的,例如一个屏幕在全白屏状态时候亮度为500cd/m2,全黑屏状态亮度为0.5cd/m2,这样屏幕的对比度就是1000:1。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